從減少“非必要熬夜”做起
來源:北京青年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22 09:33:14
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。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日前發(fā)布的《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》顯示,當下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。一項對2002名18歲至35歲青年進行睡眠相關問題的調查顯示,近六成(59.5%)受訪者習慣晚睡,入睡時間均在23點以后。同時,受訪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睡眠質量差同時也帶來了“易感到疲勞困倦”“注意力難集中”“頭暈、內分泌紊亂等身體問題”“情緒不穩(wěn)定,易煩躁、焦慮”“記憶力減退”等影響。
對于現(xiàn)代人來說,許多古訓和老傳統(tǒng)已經很難做得到了。比如說“早睡早起”“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”,早已經成為“從前車馬很慢,書信很遠,一生只夠愛一個人”的回憶。其實睡眠差帶來的最大問題,在于它會對人體機能產生持續(xù)和不可逆的影響,并由此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。
對于今天的人來說,睡眠差主要是熬夜的問題,很多人可能忽視了熬夜的“熬”,也是煎熬的“熬”,它是對身心的長期透支和摧殘。大量病例研究證明,與長期熬夜伴隨的是癌癥風險高、心腦血管病風險高、誘發(fā)糖尿病、引發(fā)神經衰弱、影響生育能力、傷害眼睛、免疫力下降、引發(fā)胃腸病、抑郁情緒多等可怕結果。
有專家講,“人類還沒進化到能熬夜的體質”,核心問題正在這里,我們不要指望可以通過一些現(xiàn)代手段,能夠抵消熬夜的影響。熬夜的原因十分復雜,有些熬夜沒有辦法避免,但有些熬夜則是非必要,所以現(xiàn)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減少“非必要熬夜”。
有些熬夜完全是自身原因。比如,很多人睡覺前都會玩一會兒手機,有的可能只想刷10分鐘短視頻,可在不知不覺當中,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就過去了。即便窗外出現(xiàn)了魚肚白,身體已經十分疲憊,還是拿著手機,縱情于娛樂之中。有人提出睡個好覺先從不把手機帶進臥室做起,這很有道理。對于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自制力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強,不能做到充分自制,那么就把一些App卸載掉,甚至于把手機扔在一邊,反而成了最好選擇。
對于很多人來說,熬夜驅動力來自工作。有些加班族迫不得已需要熬夜加班,但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是,當前加班文化有沒有泛濫乃至被扭曲的一面?一些工作有沒有必要天天加班、長時間加班?有不少人雖然不是每天加班,但是不在加班時也依然要保持“在線”,哪怕到了夜里十一二點。這是一種怎樣的職場文化呢?
熬夜已經成了睡眠的最大殺手,有些熬夜不可避免,有些熬夜則完全沒有必要。那么,讓我們從今天開始,從減少“非必要熬夜”做起。這涉及到個人、社會、單位,也需要一些市場主體作出思考和調整。因為“人類還沒進化到能熬夜的體質”,自然也不能進入到必須熬夜的軌道。
責任編輯:李曉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