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商場和超市測溫機器人上崗 一絲不茍

大型商場和超市嚴格落實“兩查一測”等防疫措施,保障顧客安全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1-08-10 08:51:04

  

  在城區(qū)印象匯商場,入口處有測溫機器人,還會提醒顧客戴口罩。

   商場和超市是廣大市民日常生活中經常去的地方,人流比較密集,且都是密閉空間,疫情防控責任較重。8月9日,記者走訪城區(qū)部分大型商場和超市了解到,近期他們紛紛采取多種舉措,嚴格落實“兩查一測”,在保障市民正常購物的同時,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。

  記者探訪

  超市 加強檢測和內部防疫消殺,鼓勵市民線上購物

   8月9日,記者在城區(qū)福樂多超市泰華城店看到,門口設有“進入賣場自覺佩戴口罩,主動出示健康碼,配合工作人員測溫”的溫馨提示,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進入超市的顧客測溫、驗碼。

   記者在超市內轉了一圈發(fā)現(xiàn),市民都能夠自覺佩戴口罩,結賬和排隊購物時都能間隔一米距離。特別是當天前來購買海鮮和雞蛋的顧客較多,為此,超市專門安排工作人員對排隊的顧客進行提醒,保持一米距離。此外,每位顧客在使用完購物車或購物籃時,工作人員都會進行消毒。出入口LED屏幕循環(huán)播放防疫注意事項,各區(qū)域每天早中晚需消殺、排風。

   記者注意到,超市內還有一些關于線上下單的提示,還推出優(yōu)惠活動鼓勵市民線上購物。家住附近恒易·熙園小區(qū)的趙華華最近一直在福樂多超市微信小程序上下單,不僅有優(yōu)惠券,“拼團”還能省不少錢,特別是這樣能避免扎堆聚集和近距離接觸。

   當天,記者又來到佳樂家超市新華店,入口位置安裝了一臺紅外測溫儀,市民經過時,屏幕上會自動顯示體溫。旁邊的值守人員介紹,由于超市人流量太大,挨個測溫易出現(xiàn)失誤,且加重了值守人員工作量。安裝了測溫儀后,如果市民體溫異常,系統(tǒng)會自動報警。超市相關負責人李玉國介紹,他們還加強了對超市內部的防疫消殺,對一些重點部位每天早中晚三次進行消毒,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隱患。

  商場 配置測溫機器人,門口有消殺物品供市民使用

   當天,記者來到濰坊百貨大樓,入口處有一個測溫機器人,一旦出現(xiàn)體溫異常等情況就會亮紅燈進行提醒。進入商場內,服務臺和查驗點內的桌子上都擺放有免洗洗手液和酒精等消殺用品,市民可以免費使用。商場內還特意安排了“疫情防控監(jiān)督員”,隨時檢查顧客是否規(guī)范佩戴口罩。

   在商場內一家鞋店購物的趙德亮告訴記者,他在附近芙蓉小區(qū)居住,經常會來此購物。近期多地疫情出現(xiàn)反復,一開始他來商場也有所顧忌,畢竟商場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場所。但他發(fā)現(xiàn),商場各項防疫舉措進行了全面升級,并嚴格按照防疫要求查驗健康碼、規(guī)范口罩佩戴等,打消了他的顧慮。

   該商場工作人員表示,他們嚴格按照相關防疫要求做好提醒,并做好“兩查一測”和“登記備案”工作。他們在商場內定時消殺,嚴把疫情防控關。

   隨后,記者來到城區(qū)印象匯商場,入口位置也有一臺測溫機器人。還有值守人員查驗健康碼,門口也擺放著酒精等消殺用品供市民使用。

   記者還來到谷德廣場看到,門口位置管控得同樣很嚴格,進出口分開,方便對顧客進行“兩查一測”。記者在商場里走訪看到,市民都非常自覺,主動規(guī)范佩戴口罩。“這段時間明顯看出市民都提高了警惕,逛商場都戴著口罩,我覺得這樣挺好,能有效地保護自己,也是對他人負責。”家住奎文區(qū)丹桂里小區(qū)的張先生說。

  專家點評

  做好登記確保每位顧客“有跡可循”,強化重點部位消毒

   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呼吸與危重癥醫(yī)學科七部主任張曉琦告訴記者,商超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場所,而且人流量大、人員密集,作為密閉場所更應該做好疫情防控措施。

   首先,作為顧客,應該積極配合商超做好“兩查一測”(測溫、查驗健康碼和是否佩戴口罩),并在結賬和排隊購物時間隔一米距離。特別是商超工作人員要做好登記,確保每一位進入超市的顧客都“有跡可循”。

   其次,作為商超,除了日常消毒、做好“兩查一測”等防疫措施,還應定時對電梯的按鈕、門把手、手動的水龍頭、公用電話等重點部位進行消毒。顧客接觸頻繁的地面、臺面,有條件的可以適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,特別是要做好清潔消毒記錄。與此同時,確保商超內的洗手設施運行正常,配備速干手消毒劑,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,工作人員隨時保持手部衛(wèi)生,其中,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,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,應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。加強垃圾分類管理,及時收集并清運,可以加強垃圾桶等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,定期對其進行消殺處理。
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王路欣 趙春暉 實習生 李婉清/文

責任編輯:李曉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