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對氣候變化要實現減排與經濟發(fā)展的齊頭并進
來源:中國網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8-25 10:04:32
韋福雷 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(fā)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新能源戰(zhàn)略研究中心
8月9日,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PCC)發(fā)布了第六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第一部分《氣候變化2021:自然科學基礎》(以下簡稱“報告”)。報告明確指出氣候變化應歸咎于人類活動,氣候變化正在加劇,除非立即、迅速和大規(guī)模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否則21世紀全球氣溫升幅將超過1.5℃,甚至2℃。
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.5℃和2℃的目標來自于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。在會上達成的《巴黎協定》提出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(yè)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℃以內,并將努力把升幅控制在1.5℃以內。報告估計,當全球氣溫升高1.5℃時,熱浪將增加,暖季將延長,冷季將縮短;當全球氣溫升高2℃時,極端高溫將更頻繁地達到農業(yè)生產和人體健康的臨界耐受閾值。
今年以來,世界各地頻發(fā)的極端天氣已經發(fā)出了警報。歐洲、印度和中國的特大洪災,美國蔓延的山火和史無前例的旱災也許還只是開始。報告警告,未來10年,嚴重的旱災、強降雨和水災等極端天氣將成為常態(tài)。如果不抓緊采取措施,將導致更多的自然和人道主義災難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•古特雷斯表示,這份報告是一個紅色警報,如果馬上聯手行動還可以避免氣候災難,現在既沒有再延誤的時間,也沒有再找借口的空間了。
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卓著
中國一直以大國姿態(tài)積極應對氣候變化,提出的雙碳目標更是史無前例,中國還積極協調推動各國達成減排共識。
中國一直積極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。2019年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7.9%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15.3%,提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,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,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2020年9月22日,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諾,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。該目標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。一方面,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(fā)展中國家,中國人均碳排放水平還不到美國的一半,卻做出以歷史最短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承諾,為世界各國作出了最好的示范。另一方面,作為年排放量超過100億噸的碳排放大國,中國承諾通過提升自主貢獻與發(fā)達國家大體同步實現碳中和,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發(fā)達國家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。
中國在歷次氣候變化大會談判中發(fā)揮了重要的作用。中國國家領導人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進程,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智慧。
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在于推動《巴黎協定》全面實施。而中美兩國元首的聯合推動,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《巴黎協定》的達成。在特朗普宣布退出《巴黎協定》后,中國仍然不遺余力地推進相關工作。尤其是在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談判陷入僵局的情況下,中國代表團受大會主席和執(zhí)行秘書的委托開展溝通協調工作,解決了大會閉幕前最重要的問題。美國重返《巴黎協定》后,中國積極與美國展開對話,為在世界大變局中大國攜手應對全球危機作出了積極探索,為推動11月將在格拉斯哥召開的第26次氣候變化大會成功舉辦奠定了基礎。
實現減排與經濟發(fā)展的齊頭并進
中國已經將雙碳目標納入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,重點要做好頂層設計、轉變減排思維、提升基礎能力、強化科技支撐,實現減排與經濟發(fā)展的齊頭并進。
完善頂層設計,實施碳排總量控制。加快制定碳達峰、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,確定碳排放的總量目標。以總量控制為基礎,確定各個區(qū)域以及重點行業(yè)碳達峰、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,做到分步實施,有序推進雙碳目標。避免出現“一刀切”和運動式減碳。
轉變減排思維,做好源頭減排管理。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是減碳,而不是節(jié)能。對于滿足社會經濟發(fā)展、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要用能,不能刻意壓縮。因此,必須要轉變減排思維,放開能源需求側,管好能源供給側,把減碳的核心轉移到低碳新能源的利用,加大水電、風電、光伏、核能等低碳清潔能源的應用,從源頭減少碳排放。
提升基礎能力,夯實監(jiān)測統(tǒng)計體系。精準的碳排放統(tǒng)計數據是碳排放目標設定、考核的重要前提。構建基于碳衛(wèi)星和地面監(jiān)測網絡的碳排放監(jiān)測和統(tǒng)計體系,以精準的監(jiān)測和統(tǒng)計數據為精準控碳、科學減排、合理監(jiān)管提供依據。
強化科技支撐,加快創(chuàng)新成果應用。圍繞碳中和目標,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創(chuàng)新。積極開展重大節(jié)能低碳技術、近零能耗建筑、近零碳排放、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示范。
責任編輯:沙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