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香濰坊 | 劉志軍:詩書如海一身藏
來源:濰坊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28 12:11:30
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在濰坊醫(yī)學院的校園里,有這樣一個身影,他背著相機,走走停停,用鏡頭記錄校園美景。走進實驗室,他變身科研學術界大咖。他就是濰坊醫(yī)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副主任——51歲的劉志軍教授。他從小博覽群書,又有過留學經(jīng)歷,滿腹才華,很多同學喜歡聽他的課,喜歡在他的實驗室助研……
路過校園讀書角,劉志軍(右)停下來翻會兒書。
自小從父親的書櫥中“淘寶”
也是圖書館???/strong>
劉志軍是青州人,他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,父親是軍人,在部隊做過多年的宣傳工作,家中藏書頗多。“我家有幾個木質書櫥,里面滿滿當當全是書,在那個年代算是比較豪華的配置了。”劉志軍說,年少的他如魚得水,每天在父親的書櫥中“淘寶”,這些書中軍事著作居多,他暫時舍棄了晦澀難懂的大部頭,把相對易讀的《毛澤東選集》啃了一個遍。
“記得有一套《星火燎原》,是幾百位開國將帥和革命前輩的回憶錄合集,我把家中能見到的五六本都讀完了。不得不說,這些書對我學生時代的歷史積淀、寫作基礎都有很深的影響。”劉志軍說,上初中和高中時,他對《辭?!?、唐詩宋詞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那時老師經(jīng)常讓他們找一些閱讀材料,作為課堂知識的拓展。他用一本小小的借書證敲開了青州市圖書館的大門,成了館里的???,每日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,歡暢自在。
《古文觀止》是劉志軍反反復復讀了許多遍的一本書。“真的很喜歡,每一篇都是精品,每一個字都如同翡翠一樣閃閃發(fā)光。”劉志軍說,如今電子書盛行,但他還是鐘愛紙質書,那種指尖的觸感和撲面的墨香,是電子書永遠無法替代的。
受他的影響,女兒從小就表現(xiàn)出對文學、文字的興趣,即將到吉林大學讀古文字學研究生的她,買回來的書很合爸爸的心意,父女共讀,別有一番韻味。“我都不用買書了,女兒的書就夠多、夠好了。”劉志軍說。
劉志軍在辦公室閱讀。
留學時思念祖國的語言和文化
放棄優(yōu)厚待遇回國
深愛文字的人,對書自然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情。劉志軍特別懷念少年時的冬天,窗外漫天飛雪,屋內爐火升騰,爐上水壺咕嘟嘟冒著熱氣,他坐著小椅子,腿架在旁邊的小凳子上,捧一本《基督山伯爵》細細品讀。夏天時,雨打在涼棚上、梧桐樹上,滴滴答答的,整個人沉浸在書里,世界是安靜的,心也是澄凈的,那些學業(yè)的煩擾、高考的壓力,瞬間都拋向了云端。
醫(yī)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了,劉志軍在青島學醫(yī)時,五年內要精修幾十門課程,僅必讀的專業(yè)書籍摞起來就差不多有一米高,能有時間和精力讀點專業(yè)之外的書,那可真是太奢侈了。那時,幾位外教向他推薦了兩套書。
“一套是《讀者文摘》,一套是《國家地理》雜志。”劉志軍拿起書桌上的《讀者文摘》,這套外文版的文摘不同于國內版本,它裝幀小巧,畫面精美,可以放在公文包里,也可以揣在口袋里,有時候去食堂吃飯,或者到樓下透透氣,都可以翻一翻、看兩眼。而《國家地理》以其無所不包的豐富性給劉志軍打開了一個看世界的窗口,給他種下了一顆“詩和遠方”的種子,其中那些極富沖擊力的照片更成了他日后愛上攝影的一大因由。這兩套期刊,到現(xiàn)在都一直伴隨著他。
帶著對外面世界的向往,2008年,劉志軍讀完博士學位后飛赴美國,到馬薩諸塞大學醫(yī)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在異國他鄉(xiāng),大家平時都講英語,能在一起交流的東西很少,能讀到的唐詩宋詞更是少之又少,劉志軍特別思念祖國的語言和文化。
“在國內可以隨時找三五個好友,喝個茶或小酌一杯,談談文學談談書,都是很美好的事情。在國外,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存在的,也找不到幾個這樣的人。缺乏傳統(tǒng)文化的滋養(yǎng),感覺人是飄在外面的。”劉志軍說,他思慮之后,放棄在美國優(yōu)厚的待遇和拿到綠卡的機會,回到祖國。
劉志軍在美國實驗室進行博士后研究。(資料圖)
從美國歸來時,劉志軍帶回了很多“珍寶”,其中一本又大又厚的《現(xiàn)代分子生物學操作規(guī)程》是他在實驗室一個廢紙簍撿到的。他小心翼翼地將其裝進行李箱,沒想到過海關時,行李超重十幾磅。劉志軍不假思索,“棄服留書”。
“多一份行李多一份錢,我不想花這些錢,還不如留著買書呢!我就把新買的一些衣服、褲子掏出來扔了。”劉志軍說,如今這本書還擺在他的辦公桌上,每每翻起,都有種“帶回它是個英明決斷”的感慨。
教學科研之余傳播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
留學生聽得饒有興致
回國后,劉志軍入職濰坊醫(yī)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,他努力申請教學課題,不間斷地進行科研,主持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多項,發(fā)表SCI論文40余篇。同時,積極招收中外本科學生參與助研活動,探索新時代育人新方式,從思想、科研等多方面育人。
多年以來,劉志軍先后招收助研學生100余人,積極參與從事病毒感染、Ⅰ型糖尿病致病機制及納米材料制備等科研活動,建立各種研究方向的興趣小組,積極進行科研實驗、英文綜述撰寫、虛擬仿真實驗腳本撰寫,并深入大小醫(yī)院、社區(qū)、農(nóng)村等基層調查研究。他還瞄準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方向,與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(yī)院、美國麻省大學醫(yī)學院等知名院所進行廣泛和深入的合作,于2022年在病毒學頂級刊物發(fā)表通訊作者文章,為揭示病毒感染邁出新的一步,得到國內外學者的一致好評。
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,劉志軍深感醫(yī)學生在文學知識領域的欠缺,便自覺肩負起給本科生、研究生以及留學生提升文化素養(yǎng)的任務。他將留學期間寫的一些隨筆發(fā)在校刊院報及公眾號上,引得師生廣泛熱捧;他跟醫(yī)學院圖書館館長溝通交流,向學生推薦經(jīng)典適讀的好書;他還給留學生講述《實用醫(yī)學漢語》,英文授課,其間穿插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、禮儀禮節(jié);還帶他們到青州體驗茶文化,買字帖描紅臨摹,留學生聽得饒有興致,輕輕松松便領會了知識。
閑暇時,劉志軍喜歡拍拍美麗的校園。
劉志軍有很多減壓的法寶,“化驗員、翻譯、教師、攝影師、口琴演奏員、社會志愿者……我都能勝任。”身兼班主任、教研室副主任、黨支部書記的他,偶爾從繁雜事務中抽身,關上門、關上手機,坐在灑滿陽光的辦公室里,靜靜地看會兒書。那一刻,是千金難買的沉醉。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 陸菁菁/文圖
責任編輯:封曉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