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濰美風光 | 范公亭

來源:濰坊新聞網(wǎng)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12 10:05:16

范公亭

◎王慶德

  夏日炎炎,來范公亭公園品品歷史文化、賞賞美景吧。

  踱出西門,沿陽溪南行,過玉帶橋,即范公亭。

  范公仲淹于皇祐三年(1051年)以戶部侍郎知青州,赴任伊始即體察民情,扶危濟困,深得百姓愛戴。是年,陽溪岸側出醴泉,以其水和藥可醫(yī)眼疾,汲水者遂絡繹不絕。范公即于泉上筑亭,既便民汲水,又避污穢之物入泉。民尊范公,故稱范公亭。

  亭六角飛檐,金瓦漆柱,端莊中不失玲瓏。抱柱聯(lián)曰“井養(yǎng)無窮,兆民允賴;泉源不竭,奕世流芳”。于亭內窺泉,水清可鑒,晶瑩如滿月。

  亭東三十步許,為三賢祠。中祀范公,左祀歐陽公修,右祀富公弼。三公知青州十二年,吏肅政清,民得祜佑,故建祠祭祀,歷千年而不衰。

  入范公祠,范公正襟危坐,神態(tài)沉吟,似仍有廟堂之憂,黎民之患。祠之四壁,圖繪范公一生,幼立志苦讀,飽學成才;入仕為官清正,造福庶民;戎裝邊關,靖敵安邦;記岳陽樓,抒進退之懷抱。壁畫形神兼?zhèn)?,讀畫知史,勵人心志。

  范公幼時艱辛備嘗,三餐難繼,常以糜粥果腹,然苦讀不廢。“泛通六經,長于《易》,學者多從質問,為執(zhí)經講解,忘所倦。”“衡陽雁去”為千古絕唱,“先憂后樂”成從政之格言。

  范公幼貧而后貴,仍自奉甚儉,非賓客不食肉,“妻子衣食,僅能自充”。入仕后,忠上愛下,恪盡職守,對升遷事,視若浮云。歐陽修任諫官,言范公有相才,奏任參知政事,范公以“執(zhí)政可由諫官而得乎”固辭不拜。為除弊病,不顧身家性命,數(shù)逆鱗陳詞。慮事周密,文武兼能,居廟堂,知州府,抵入侵,皆無微隙。針砭政弊,“上陳十事”,帝悉采用之。

  范公事母至孝,愛民如子。江、淮遇蝗災、旱災,范公請遣吏循行以救,朝廷遲遲未動,范公上書質曰:“宮掖中半日不食,當何如?”帝乃命范公撫江、淮,所至開倉賑濟,救民于水火之中。守西北邊,號令嚴明,愛撫士卒,敵不敢輕犯。邠州、慶州之民及羌部族,于其生前即畫像祭祀,及故,“羌酋數(shù)百人,哭之如父”。

  為官不難,而為有操守,諳韜略,文章垂千古之官者有幾?范公于文為大家,于州縣為名吏,于朝廷為肱股之臣,于邊關則雄風萬里,御敵于疆外。

  “政聲人去后”,范公文名政聲可垂千古。馮玉祥于范公亭側鐫碑曰:“兵甲富胸中,縱教他虜騎橫飛,也怕那范小老子;憂樂關天下,愿今人砥礪振奮,都學這秀才先生。”

  三賢祠前,有唐楸二、宋槐一,三株古木正寓三賢。其根植沃土,故蒼勁魁梧,大數(shù)人抱,高不知幾十尺,老干彌壯,虬枝龍盤,冠如碧云,微風拂來,聲如潮涌,似聞千百學童吟《秋聲賦》、誦《岳陽樓》。

  三賢祠后,拾三十余階,乃一平臺??滴跄觊g,青州知府張連登,取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之意,于臺上建后樂亭。雖曰亭,卻圍以四壁,既避風雨,又御寒暑,讀、寫、坐、臥皆宜。亭前植紫藤二株,右一株高高架起,花開燦爛,左一株匍匐蜿蜒,狀若游龍。后樂亭下,梧迎高風,竹見亮節(jié),草木花卉亦見三公之精神。

  立后樂亭,和風晚照,百鳥啼囀,有游子歸家之感,戀戀不愿離去。若天假以年,待出入自遂之時,當攜妻子,抱范公、歐陽公文集來此,讀二公偉文,沐先賢遺風,滌心勵志,以了平生之愿。

  (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,濰坊市作家協(xié)會、書法家協(xié)會名譽主席王慶德寫于2004年春)

  
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郭超/整理

通訊員:姜鈺瑩/圖

責任編輯:平小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