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位置:濰坊新聞網(wǎng) > 文學讀書

生活札記 | 月在中秋

來源:濰坊新聞網(wǎng)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18 09:39:45

月在中秋

□李梅

  圓月當空,心中起了詩意。那么多的三五之夜,樹影婆娑,承載著春夏秋冬,刻畫著一個又一個年輪。

  少年的心靈,總是想象魯迅先生筆下的月明之夜:“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: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,下面是海邊的沙地,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,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,項帶銀圈,手捏一柄鋼叉,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,那猹卻將身一扭,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。”

  想象中,那個圓月的夜晚,那個刺猹的少年,該是怎樣的意氣風發(fā)。故而,以至于每個月圓的晚上腦海中都會呈現(xiàn)這幅畫面。

  畫面不斷疊加,蘇軾的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,一樣漫上心頭。

  浩大的天宇,廣闊的視角,嫦娥的奔赴,清冷的余暉,不勝寒冷。

  公元1076年中秋節(jié),蘇軾在密州任上,此時,他與弟弟蘇轍已分別七年,看到天上的明月,不由得想起弟弟,發(fā)出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”的慨嘆。次年,兄弟二人終于團聚于中秋之夜。

  三十年前,同樣月明之夜,是我背起行囊到異地求學在外度過的第一個中秋節(jié)。宿舍內(nèi)燈光暗淡,舍友拿出家鄉(xiāng)的土特產(chǎn)作為中秋的宵夜,天南海北的特產(chǎn)滿足了味蕾,卻擋不住飛馳的心思,人在心已遠,跨過大海,飛向遙遠的家鄉(xiāng)。

  家鄉(xiāng)的中秋夜是家人團聚的夜晚,也是全家人最忙的時刻。包餃子、做菜肴、準備供月水果及糕點,每個人忙得不亦樂乎。母親向來重視這個月圓之夜,她囑咐孩子盯著月亮,月亮升起來就立刻告訴她,然后一大家子人跟著她到院里祭拜月神,也叫“圓月”。供桌擺好,供品擺正,最不能少的一樣供品就是月餅,而且要擺最大的那一個。供品撤掉后,那個月餅方可切割分而食之。有的孩子飯吃得太飽,不能再吃東西,但也要象征性吃一點,這意味著生活甜蜜幸福圓滿。家人把最美好的心愿凝聚在祝愿祈禱中,把最快樂的記憶刻印在明月之上。

  后來家里的房子換成了高樓,沒了院子,母親照舊會在中秋夜晚擺上供品,只不過供品的位置換到陽臺,所有的儀式一樣沒少。母親始終堅守著她的過節(jié)方式。

  明月又當空高掛了,王菲的歌《但愿人長久》在耳邊響起,我告訴自己:今年的中秋,無論多忙,都要回家看看家鄉(xiāng)的月亮。

 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 孫樹寶/圖

責任編輯:平小娜

濰坊日報社主辦   網(wǎng)站備案號:魯ICP備10207392號-1   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70502000004號   新聞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4

新聞熱線:0536-8196500   廣告熱線:0536-8196033   郵箱:newswf@126.com   濰坊國際風箏會

版權(quán)所有:濰坊日報社(濰坊報業(yè)集團)   濰坊新聞網(wǎng)絡(luò)傳媒有限公司 ? 2007-2021   網(wǎng)絡(luò)內(nèi)容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行為舉報  “涉互聯(lián)網(wǎng)算法推薦”專項舉報渠道